庄国泰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的严峻挑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年多来,“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挑战压力依然存在,从目前的分析来看,生态环境质量仍处于中低水平上的提升,成效还不稳固,与人民群众期待和美丽中国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庄国泰表示。庄国泰表示,总的来看,我国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庄国泰指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个“深入”,意味着触及到矛盾和问题的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生态环境部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系统治理、智慧治理。二是继续开展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基本思路是“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三是改进方式方法。 四是完善环境制度。五是加强组织领导。
科技助力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来,科技在大气、水等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庄国泰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来说,在推进污染防治过程中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十四五”的环保科技工作,庄国泰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助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要突出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健全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支撑体系。二是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的技术支撑体系。三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四是构建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的能力支撑体系。
庄国泰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要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括环境管理的需求、面向基层的实际环境问题,重点部署六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环境问题成因机理,以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等前沿基础研究,提升科学认知。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精准治污能力。三是开展生态环境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制度的研究,提升依法治污水平。四是开展区域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的研究。五是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和优化布局,强化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六是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发展是进入新发展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大任务,也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
庄国泰表示,总体来说,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效率提升为重点任务,以制度完善、政策激励、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和相关部门一道,认真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体有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注重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结构调整重点是四个方面的调整。在空间结构调整方面,大力推动“三线一单”,“三线”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一单”就是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落后低效和过剩产能淘汰,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规模。推动高污染企业搬迁入园或者依法关闭,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绿色化改造,构建企业和社会的绿色供应链。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推动清洁低碳能源成为能源消耗增量主体、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包括在远距离运输中加快形成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新格局。同时要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第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将通过制定实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来作系统的部署。
第四,加强生态保护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按照中央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将于今年年底划定,紧接着就是要监管,加强技术手段、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一方面继续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一步夯实各地区、各部门的责任。另一方面,严格环境监督执法,压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
庄国泰表示,希望通过以上这些举措,将生态环境治标取得的成效,通过绿色发展治本加以稳固。将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绿色发展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确实实、扎扎实实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